一直以来,苹果在高端手机市场都是风向标一般的存在,iPhone每次新品发布,几乎都是万人空巷的震撼场面。可如今风向彻底变了,Mate60系列的横空出世,让iPhone15热度锐减,排队购买的情况没有了。
不仅如此,小米近期也宣布了重磅消息,在2023年第二季度,小米累计取得了674亿元的营收,整体毛利率高达21%,净利润更是大幅增长147%,还储备了1132亿元的现金,各项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。

尽管小米并不是十分完美,但不可否认的是,与五年前IPO时相比,它已然“脱胎换骨”。在小米成立之初,雷军曾提出了铁人三项的发展模式,也就是用硬件生态积累流量基础,带动软件和服务的变现收入。这种模式固然可以让小米成长迅速,但弊端也逐渐显现。
因为传统互联网赛道与硬件生态圈赛道有着本质的区别,前者的用户群体并不注重高端,但后者却截然相反。很多顶尖巨头都是从高端切入,例如苹果和华为,在塑造出了高端品牌形象后,才开始渗透中低端市场,这样很容易就会被用户认可。

正因如此,雷军把高端战略提升到了关乎小米生死存亡的高度,即便品牌形象固化严重,也要不惜一切的冲击高端市场,这从小米与日俱增的研发投入,以及注重用户体验和服务等方面就能看的出来。
只有走高端之路,持续进行技术突破和创新,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电子消费市场搏得未来,否则,最终必然会被淘汰。

虽然小米有着多年的自主研发经验,但若想彻底站稳高端市场,其实也不是一件易事,无论是新能源汽车或者芯片、系统等核心技术,小米与一些顶尖科技巨头相比,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。
庆幸的是,小米在认知维度上已经取得了突破,之前是追求参数性能领先,现在是注重体验优先。

另外,小米的自研能力也在不断扩大,不仅开始研发Soc芯片和os系统,而且还广泛投资国产供应链,自建无人智能工厂,主要目的就是降低对外界供应链和代工的依赖,防止被“卡脖”。
客观来说,雷军是小米无可替代的核心,每次遇到重大抉择的时候,他总能带领小米走上正确的道路,就拿冲击高端来说,是雷军力排众议,一锤定音。

很显然,小米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力,其实早在华为被美制裁的时候,美国院士就曾“点名”小米,希望美高层能够给予重视,原因是小米是最年轻的500强企业,充满了活力。
不过,现在一切都晚了,而且,美国手里的制裁之“牌”几乎打光了。华为现已打通了去美化供应链,小米也在持续发力,这意味着,苹果担心的情况出现了,一个华为就够呛,再加上小米,苹果未来中国市场的日子,只怕会更加艰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