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汽车市场,曾经是日系汽车品牌的重要赛场,然而,如今,这片市场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。本田、丰田、日产等“日系三杰”正集体下滑,销售量持续减少,市场份额不断萎缩,面对着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技术的冲击,日系品牌的危机逐渐升级。
本田,作为日系品牌之一,近期发布了令人担忧的销售数据。
8月份在华终端销量仅为10.2万辆,同比下降了约25%。而截至8月底,本田今年的销量为72.1万辆,相比去年同期的94.9万辆,下降了24%。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降幅,让本田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。
与本田一样,丰田和日产也没有幸免于难。8月,日产在华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6.4万辆,同比下滑了29.36%。今年以来,日产在华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48.2万辆,同比下滑31.87%。曾经连续8年销量突破百万辆的日产,今年跌破了百万销量大关。
丰田的表现相对较好,销量下滑幅度仅在两位数之内,但也无法避免市场份额的下降。
市场份额方面,数据显示,1-7月,日系品牌国内零售销量为195.4万辆,同比下滑17.1%,市场份额已经降至17.3%。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,日系品牌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,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加剧。
分析师指出,日系品牌的销售下滑背后,与中国品牌的DHT技术密不可分,这直接影响到了日系品牌的节能优势。
日系车曾以节能和经济著称,但近年来,国内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不断发展,并在混动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,这包括比亚迪DM-i、长安蓝鲸DD-i、吉利雷神Hi·p、长城柠檬DHT等一系列混动技术的涌现,重新定义了日系车优势领域。
比亚迪秦PLUS DM-i的推出对日系品牌的A级家轿市场造成了较大冲击。除此之外,多家日系品牌已经退出中国市场,包括广汽讴歌、广汽三菱等,而其他日系品牌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
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,市场份额不断增长。2020年至2022年,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从35.7%上升至47.3%。今年前7个月,自主品牌市占份额首次超过50%,其中7月份更是高达53.2%。中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喜好也在不断增加,这成为自主品牌扩张销量的重要推动力。
对此,一位自主车企的高管表示:“中国品牌在产品力上超越了很多国际品牌,而国内市场的竞争形势助长了中国品牌的销售扩张。”
日系品牌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销量下滑,还有一系列退出中国市场的案例,包括广汽三菱、广汽菲克等。这些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边缘化,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。
斯巴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相当糟糕,2022年销量同比下滑35%,今年上半年同比再降16%。马自达在中国市场同样陷入了困境,销量下滑幅度达到41.45%。这些边缘化的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。
然而,一些头部的日系品牌如丰田和日产,仍然在中国市场上保持乐观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