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华为的Mate 60 Pro和Mate 60销售火爆,据称已经售出了80万部,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华为也在加大生产力度,显然在SOC方面也没有短板。这个局面让竞争对手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策略,尽管他们可能无法轻松应对华为和麒麟芯片的强势归来,但他们必须做好准备,迎接下一阶段的竞争。
首先,让我们来看看华为的策略:
首要的是Mate 60和60 Pro的热卖,这一势头预计会一直持续到新年来临;
其次,Mate 60 Pro+和保时捷版很有可能成为新的传奇产品;
第三,如果供应链正常,nova系列也有机会捧回王者宝座;
第四,华为的平板电脑和折叠屏手机也面临着大量用户的需求。
这就像国内航空业在拥有自主研发发动机后,一系列飞机都排队等待升级一样,形势确实令人瞩目。
那么,其他品牌应该如何应对呢?评价君发现,他们只能各自为政,采取不对称的竞争策略,因为其他品牌还没有像华为那样的自研SOC芯片,从根本上来说,他们和华为的维度不同。
因此,其他品牌手机只有两种策略可选:一是通过差异化竞争,二是主打机型竞争,但要有自己的特色。
首先,我们来看看差异化竞争,各家厂商普遍押宝在折叠屏手机和影音旗舰手机上。
目前,小米推出了MIX Fold 3,荣耀有Magic V2,OPPO有Find N2和N3 Flip,vivo有X Fold 2。最近发布的小米MIX Fold 3和OPPO的N3 Flip已经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,特别是小米的产品在短时间内积累了一万多条评论。
然而,由于OPPO的N3 Flip与华为Mate 60 Pro的开售日期撞车,因此它的关注度受到了一些冲击,销量也没有太理想。
实际上,各家只能在折叠屏手机领域下功夫,但很难达到Mate 60系列的热度,最重要的是能够留住一部分折叠屏手机用户并赢得好口碑。
在影像旗舰领域,小米13 Ultra在拍照性能方面表现出色,与Mate 60 Pro有明显差距。然而,如果产品特色不明显,而且在6000元价位竞争激烈,实力也会受到一定的压制。
至于OPPO的Find X6 Pro和X90 Pro+,他们需要考虑如何打造下一代机型。
接下来,让我们看看主流手机的竞争差异化。
在这方面,小米13系列表现得相当成功,以强大的性能、高颜值和出色的工艺赢得了市场。
这款手机的起价为3999元,因此下一代产品预计仍将保持这个价位,与Mate 60系列形成明显的差距,这种差异化竞争对各品牌都较为有利。
小米13系列后,小米开始注重产品质感和使用体验,摆脱了单纯追求出货量的思路。
与小米13相似的产品是荣耀90 Pro,尽管更新频率较高,但今年仍然保持了出色的表现。相对于5000元价位的Magic5 Pro的激烈竞争,荣耀90 Pro在3500元价位上拥有明显的优势,也提高了用户满意度。
实际上,荣耀90 Pro大胆采用了2亿像素CMOS,带来了令人震撼的拍摄体验,画质表现十分出色,未来也可以考虑使用三星的440MP,即4亿像素CMOS。
小米则继续深入徕卡影像的核心,目前的画质也在快速提升,拍摄风格独具特色。面对华为Mate 60 Pro等强劲竞争对手,只有拥有独特特点的产品才能继续吸引用户的注意。
总结:
总的来说,华为的王者归来已经成为必然趋势,其热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,因此各家品牌都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策略。
目前看来,拥有忠实粉丝群体、稳定的设计语言、强大的影像表现能力和务实的产品策略将成为品牌的巨大优势。